以上~
立體聲耳機-STH30-5159714.html
Bell於1870所發現的電話就是使用這個 1910年的第一代耳機也是利用該技術
a.動圈:聲場大、頻響寬(vs.動鐵)
以下為市道上各類驅動單位之耳機的遍及特點
2014-12-29 20:06:10 補充:
以上~
以上~
高清隔音型-FL-5563046.html
3.音質的對照
應該很少有人說有人說:四均衡電樞、圈樞夾雜......之類的吧
不外因為沒有國際標準 所以也經常會泛起混用、誤用之類的狀態
同理 半罩式、貼耳式 也一樣 英文都是Supra-aural
關於這點,仿佛沒有明確的數據,但小我估計動圈式佔了超過90%,其餘的大多是動鐵,靜電式之市占率極低
b.動鐵:將電樞連結驅動桿懸在電磁鐵前方,旌旗燈號電流經過電磁鐵的時會使電磁鐵磁場轉變、發抖,從而使電樞帶動驅動桿進而帶動振動發聲
可是到現在動鐵和平衡電樞這兩個詞幾近都已混用了
中聽式耳機 又稱耳道式耳機 就是下面這類:
還有 全罩式、半罩式 和 封鎖式、開放式 是不一樣的東西喔
1.發聲道理
4.市占率
a.動圈:處於永久磁場中的音圈與振膜相連,音圈在旌旗燈號電流驅動下,磁場改變,與耳機內之永遠磁場因互相排擠或是吸引而產生作用力帶動振膜發聲
有些會寫均衡電樞 像:Sony、鐵三角......
休閒多色彩中聽式耳機HA-FX8-5554267.html
貼耳式 則是如許:
c.靜電:失真低、細節多、反映速度快、頻率響應寬闊
2015-01-02 09:38:12 增補:
c.靜電:在極薄的振膜上預先將電氣能量予以儲存,使其具有永久磁性,藉由將旌旗燈號電流流過周邊使振膜產生振動來發出聲音
以上
平衡電樞(Balanced armature) 則是由Carlisle, Richard W.發現於1965年
不外其實平衡電樞確實算是對照正式的名字 來由的話增補在回覆上好了
耳機出音口前方裝有耳塞 塞中聽道當中的類型
2014-12-28 21:07:49 彌補:
耳性能夠清晰分辯出各個樂器的走勢、前後擺佈的定位 就是分手度好的意思
可所以密閉全罩、開放全罩、密閉半罩、開放半罩 沒有問題
至於音場大和失真低 看看以下網址吧:
2014-12-28 16:07:36 彌補:
增補一下 動鐵的歷史:
沒有說哪一個正統、哪一個不正統
不完全包覆耳朵 只是蓋在上面(從圖中還可以看到佩戴者的耳朵)
像你寫的這一款應當就是 開放半罩式 (可以請問一下型號嗎?)
以上~進展有幫上你的忙~
另外也有人是將它界說為不塞中聽道當中的耳機 像以下這些:
2014-12-28 21:02:56 補充:
其實一般來說 動鐵這個名字比力常見吧
動鐵(moving iron driver) 實際上是相當古老的手藝
2014-12-28 21:02:29 彌補:
與製作本錢相同,依利用材質、製作工藝、調音氣概......無絕對了局
2.製作本錢:
依小我的經驗 開放式應當是像:鐵三角AD系列 密閉式則是:鐵三角A系列
有些會寫動鐵 像:AKG、Ultrasone......
寫動鐵照樣寫均衡電樞 其實各個廠有各自的習慣
耳塞式耳機 廣義來說 就是包括上面這種 所有將耳機放中聽中的耳機 如下類:
以上
不過現實利用則要到1991年Etymotic揭橥的耳機了
並且 全罩式、罩耳式 其實應該是通用的 英文都是Circumaural
b.動鐵:聲音分離度好、解析高(vs.動圈)
依利用材質、製作工藝......沒有必然成果 一般而言:靜電>>動鐵>動圈
(ATH家用耳罩的分法就是 密閉:AXXXX 如:A900 開放:ADXXXX 如AD2000X)
2014-12-28 20:59:38 彌補:
2014-12-28 16:08:38 補充:
後來被1925發現的動圈普遍庖代
然後 密閉、開放式和全罩、半罩式 並沒有任何衝突啦 究竟結果是不同的分類
密閉、開放式和全罩、半罩式 一般應當是分歧的分類才是
並且動鐵還比力常見(個人經驗)
就像常聽到的:四動鐵、圈鐵夾雜......
完全將耳朵包覆起來的款
To 益民大:
至於說 封鎖式、開放式 又是完全不一樣的分類了
罩耳式 是像下面這類:
來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1227000016KK03599